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官员Hans Hulstrup致电影周闭幕辞 记者 郝立艺 摄 第一次来雅的中影集团电视公司总经理、本届电影周评委宋振山,看到身处北京的同事在雾霾中观看马拉松比赛后,不愿把在雅参会的情况发到朋友圈——在他看来,“来到这个每立方厘米3000多个负氧离子的城市‘洗肺’,是个‘奢侈之旅’,我怕同事嫉妒。” 雅安的良好生态环境,让参加本届电影周的嘉宾赞叹不已。昨(21)日,本届电影周正式闭幕,4部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影片捧得“大熊猫奖”。相聚在雅安的热爱动物、热爱自然的有识之士表示,希望通过电影的语言,唤起全人类共同关注大熊猫的保护,关爱动物、关爱自然。 共同的主题爱护动物与自然 电影是不同地域之间、不同人民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纽带,能强有力地从情感和理性上引起观众的共鸣。坚持生态、人文为城市品牌建设的雅安,通过连续举办的七届电影周,从公益的角度呼吁大家爱护大自然、呵护家园。 时长1小时36分的《穿越高原》荣获本届电影周最佳制片人奖。该片讲述了一群从广州退休的老人,骑自行车从兰州出发去西藏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的经历,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。获奖理由是:“该片拍摄难度大,耗时大,视觉冲击力强,镜头和画面充实,有很高技术水准。” 这部影片由来自香港的导演张泽鸣与两位澳大利亚导演合作完成。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,张泽鸣曾经凭借《绝响》荣获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、最佳美术奖,凭借《月满英伦》获第33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。 “我对雅安的了解就是在于熊猫。期待有一天找到一个大熊猫故事,找到投资,能来雅安拍摄一部由我执导的影片。”张泽鸣毫不掩饰对雅安的喜爱。 来自印度的《The Tiger Dealth Chronicles》(《老虎的死亡记录》)凭借高难度的拍摄,冲击力强的视觉效果,荣获本届电影周最佳摄影奖。 “我知道中国很多传统的药物,是用老虎的骨头作为药材,但很多虎骨是在印度的非法市场买卖的。”该片导演Krishnendu Bose说,希望这能引起重视,不要再伤害这些珍稀的动物。 加强中印电影人合作交流 印度导演Rita Banerji的《暗流转移——马纳尔海湾边采集海藻的妇女》,凭借特殊的题材、独特的视角,荣获最佳导演奖。 影片的背景位于印度南部马纳尔海湾,当地有不少因生活而采集海藻的妇女。尽管她们努力想要减小影响,缩减了采集活动的范围,但这并没有被认可和支持,她们仍然被看作是“小偷”。 Rita Banerji介绍,这部电影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:用世界生态保护条款的框架去衡量一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是否合理,并针对“采集海藻的妇女们努力想要获得人们对她们工作的尊重”的话题进行了多边讨论。 “希望借助雅安的电影周和印度环境与野生动物电影节,加强两个国家电影制作人的合作及交流,共同走进森林和自然,去爱护保护它们。” Rita Banerji说。 参加本届电影周后,宋振山考虑把电视剧的部分场景安排到雅安。 “来之前我们就曾经想,我们拍的电视剧能不能来雅安取景。转了几天后,我觉得是可行的。”宋振山说,下一步将加大在雅安的选景力度。 “这次来了以后,真的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,雅安这么美,以后拍片子也好,做剧本创作、策划也好,希望能够到雅安。” 中国电影集团导演周力在参加电影周期间结识了印度电影节的嘉宾,他发现印度拍摄的动物与自然题材纪录片不仅专业,而且形成了产业链,“应该借着雅安电影周的平台,建立一支年轻化、专业化的拍摄队伍,多关注动物与自然,因为我们爱着美丽的大自然。” |
上一条:暂时没有啦!
下一条:国内首部大熊猫系列电影投资过亿